很期待這齣舞台劇
其實 假日場還有零星幾個位置
但還是訂了星期二的晚上
滿場的觀眾 身旁的空位顯得特別的明顯
雖然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加演
有機會 妳還是去看吧
我覺得妳一定會喜歡的
看過幾集【光陰的故事】
但畢竟電視劇還是有電視劇的作法
【光陰的故事】比較有長的時間 可以去多描述輕鬆有趣的眷村生活
讓人在劇情沉重的部份時 壓力的強度也不會那麼讓人太難受
不過有時候拖時間的劇情 看的也挺難過的
而舞台劇雖然必須把十多年的時間濃縮在三小時內呈現
但那種每句話都必須精確的台詞
台上台下互相共鳴的氛圍
是更加有戲劇的張力
雖然【光陰的故事】與【寶島一村】都是出自王偉忠之手
我還是喜歡這種緊湊又能緊緊扣住觀眾的感覺
雖然我這個第一次看舞台劇的傢伙
好像沒有什麼資格評論上面這麼一堆
但看完這齣戲最大的感覺
它讓我心裡很感動
也很感謝
在入口處買了今天的表演單
是挺精緻的 不過又要另外掏出nt199
封面上貼了塊鐵製的眷村門牌
真懷念這紅色的大門
連門的鎖頭與門把
都跟我回憶裡的一模一樣
入場
看著一些白頭髮的老先生老太太
在親人的攙扶下慢慢走進觀眾席
他們會是對這齣戲感受最深的一群吧
我在猜
今天的台下 大概有八成的都是跟外省掛脫不了關係
因為馮翊綱飾演的山東老伯伯
用著和我父親一樣的口音
罵著 "李登輝這個小王八蛋" 的時候
呵 全場的掌聲可還真大
開演
雖然買了中間位置的票 不過感覺還是有點小遠
下次再去看什麼表演 得要下點重本買個前面三排的
相信那種感覺一定會更不同
故事 圍繞著三個眷村家庭
親情 愛情
這些在大家回憶裡的故事 又都跑出來了一回
最有感觸的一場戲
如自己預期的
就是看著台上演出開放大陸探親的那一幕
看著小毛替過世的父親 回到了大陸老家
替他父親挨了祖母的一巴掌
無可奈何
大時代的悲劇 誰又能做些什麼
60年前 父親
那個自己獨自離開家人的年輕人
兵荒馬亂的那個時候 冒著生命危險
空著雙手來到完全陌生的台灣
原來以為 只是來到暫時的安身之所
卻不知道是和親人的永遠別離
不管願不願意
就是得這麼落地生根
是定下了
但哪裡 又才是家呢
那種心境 沒有別人能真的了解
自已真的是咬著牙
甚至閉上了眼睛
台上宋少卿飾演的周寧
正演著回鄉祭拜自己早已過世的父母親
對自己的祖父母和大娘
在台灣的我們 根本一點也不熟悉
父親也從來不和我們談
即使收到了親人過世的消息
父親也只是默默的什麼也沒說
甚至 沒有任何表情
但那些故事
都是曾經那麼深刻的 活在父親的心裡
我在台下
看到了在台上的父親
那個為了自己沒有盡到孝道的父親
跪在墳前 不停的流淚
舊眷村即將拆掉改建
看著趙太太拿下了門口的舊門牌
說是怕已經過世的丈夫找不到回家的路
【光陰的故事】裡陶家也上演過這種劇情
這也是製作人王偉忠自己的故事
王媽媽在真實的紀錄片裡
也取下了老眷村的門牌
就著麼的掛在新房子的的房間門上
板橋的老紅色木頭門
早已換上了新的不銹鋼門
但那片舊門板上已經模糊的老門牌
也這麼的 和我來到了宜蘭
來到這
最後的家
散場
燈光重新點亮時
就像看完那天的煙火
那種感覺 又還是讓它跑了出來
很想就能馬上和身邊的妳
嘰哩呱啦的討論起剛剛的劇情 開心或是難過的
嗯 或許
會有一天 那種感覺會消失的吧
呵 不是瞧不起妳
不過覺得那義工的工作 還真的不知道妳做不做的來
義工除裡簡單的整理工作 發紀念品 引導帶位等
大概因為是台北最後一場
離場時販賣部的義工
乾脆站上了椅子 拉開嗓門的大聲吆喝
一副拼了命要賣光紀念商品的樣子
就跟夜市站在椅子上用大聲公攬客的的老闆差不多
嗯 看起來是會讓妳沒氣質點
但這應該也就是妳一直所需要的熱情吧
在門口
拿到了寶島一村的包子
這東西 還真不知道該不該留著做紀念
離開時
我很想找到王偉忠 賴聲川 宋少卿 屈中恆
或是哪一個演員也好
我想和他們說
很遺憾
我父親沒辦法看到這齣戲
但我很高興
我能更真實的了解 父親心裡的感受
我很感動
也很感謝你們
謝謝
-----------------------------------
鄉愁---張曉風
賣饅頭的老王
他接到了一封信
八千里外死了老娘親
他把麵團揉了又揉
揉了又揉
他一言不發
把那封信放進了圍裙
死了有十年了
怪不得夢裡叫她她不應
剛蒸好的饅頭
娘您就嘗嘗新
這些年
賣了多少饅頭
我也數不清
為什麼偏偏不能
放一個在您的手掌心...............................
留言列表